時間過得很快!
上海豚老師的課,兩個月一期,這堂課是第三期的第一堂課了。
一次一個半小時,每次一個主題。
一個半小時分割成四部份:
一、主題介紹,生長環境、覓食、天敵、繁殖…,對生態的貢獻
二、主題活體觀察、透過眼睛看、雙手的觸摸,耳朵的聽,
與動植物接觸跟親近,來瞭解主題的外型特徵。
三、主題簡報或是影片分享,加深印象。
四、學習單講解與書寫。
藉此可以知道孩子是否了解主題,並邊複習加深印象。
今天準備介紹什麼動物昆蟲給我們呢?
來囉! ~~~竹節蟲
老師真的很棒,左右手能都寫板書,每次上課前都會先把大綱寫好。
開始上課囉~
這是什麼?
竹節蟲的蛋
左邊大的是扁竹節蟲的蛋;右邊的是幽靈竹節蟲的蛋
竹節蟲生的蛋要2年才會孵化,
很多竹節蟲的蛋很像西瓜籽,表面很光滑,所以不容易被啃咬,
對竹節蟲來說反而是一種特別的保護。
竹節蟲一次會在同一處生2~3顆蛋,再到別處去生,
直到生完蛋總共約100顆左右。
這是棉桿竹節蟲的蛋
竹節蟲的蛋會產在網子上、角落或滾落埋在樹葉堆中,
也常見於螞蟻窩,
因為竹節蟲的蛋像種子,常被螞蟻誤認為是食物而搬回蟻窩,
但因為表面光滑螞蟻無法啃食就丟棄一旁,這樣反而救了竹節蟲的蛋,
沒被吃掉又可以靜靜等待孵化。
小妹在和小隻的棉桿竹節蟲玩
竹節蟲一出生就有2公分長囉!
長肛竹節蟲
裝死中的長肛竹節蟲
竹節蟲很好奇! 跑到我的鏡頭前, 很久都不走,正好拍照呢!
竹節蟲的翅膀有四片,其中只有兩片會飛,但不擅常飛;
翅膀像薄膜,上面一格一格交織的是血管。
一直到第六次脫皮才會長出翅膀,也表示成蟲了。
每一次的脫皮都是一次的危險,
只要有一點點脫皮不順利就會導致死亡。
每次的觀察,小妹都盡可能的用她的方式在與生命互動。
今天病懨懨的大妹,很愛這堂課,仍堅持要出席,幫你拍拍手。
小妹很敢與昆蟲動物近距離的接觸,
這並非天生,也是需要時間與把握機會慢慢培養,
愈不從小培養,長大後愈不敢接觸喔!
剛孵出來的幽靈竹節蟲
老師把蛋放在觀察箱的土中,需靜待2年才會孵出,
記得觀察箱的上頭要用絲襪覆蓋好,
因為有時剛出生的幼蟲很小,會順著洞鑽出去!
沒有噴農藥的芭樂葉;也要確認沒有螞蟻喔!
不然竹節蟲會被螞蟻當成大餐吃光光!
這是老師飼養的
竹節蟲的家
竹節蟲怎麼長大的呢?
一生要脫皮六次,全身從觸鬚、眼、口器到全身都有皮可以脫皮,
脫皮是否成功取決於環境的水份與濕度,太乾會脫皮失敗死亡。
人為飼養就要常把竹節蟲的生長環境噴水;
而成長在自然界的竹節蟲會利用早晨森林中的露水協助脫皮。
竹節蟲脫下來的皮,連觸鬚都那麼清楚,好酷!
春蘭阿姨帶放大鏡來,
大妹正在仔細看竹節蟲的頭部、眼睛與口器。
觀察課程告一段落, 孩子們準備洗洗手,
看老師準備的影片分享與簡報。
就在這時教室外傳來小孩哭聲與大人的驚呼...
原來有小孩在走道上奔跑,一不小心頭撞在一起後,
其中體型較小的孩子頭又往地上重摔,造成腦震盪、顱內出血與水腫。
緊急叫救護車送長庚兒童醫院急診...
在急診待一晚後,
安排入病房治療因腦壓偏高再轉兒童加護病房一天後,
現在已經轉出一般病房,病情穩定中...
危險無所不在,只能靠大人的協助,平常多叮嚀孩子要小心!
!
以下是老師的簡報,內容非常的多,我挑幾張出來。
這是一位津田氏日本人再墾丁國家公園發現而命名的
長得真的好像葉子喔!
這是葉脩
竹節蟲眼睛是複眼(由20000~30000顆組成),
早期中間有3顆單眼,但久沒用就退化了。
以往大家都傳說眼睛視力愈不好的昆蟲觸角就會比較長,
後來根據老師觀察發現有例外,
例如葉脩(俗稱葉蟲),視力很差,但觸角卻很短。
所以,大自然中總是有例外。
全世界最長的昆蟲
鬼竹節蟲(雄蟲)
黑魔鬼竹節蟲
竹節蟲的天敵
再一周就要過年囉! 老師帶戳戳樂來與孩子們同樂!
課後學習單
一些小筆記
動物大驚奇3-1(竹節蟲)
竹節蟲:常見於森林的樹葉或樹枝上,無毒、無牙齒、個性溫和…
天敵:螳螂、鳥、蜥蜴、螞蟻、人類等等…
全世界有2200多種,台灣有20幾種。
遇到危險會裝死,裝成硬樹枝的樣子。
6隻腳,身上有關節的部位才會長腳。
竹節蟲的壽命3~6個月不等。
孤雌生殖,成蟲沒有公竹節蟲的世界一樣可以生出一堆竹節蟲寶寶。
但沒有和公的竹節蟲交配生出的竹節蟲,永遠只會生出母的竹節蟲,
不會有公的竹節蟲出現。所以一般市面上看到的竹節蟲,以母的居多。
成蟲有翅膀,會短距離的飛,與其說飛不如說是從高處往低處滑翔。
竹節蟲有一個地方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—
被抓的時候身體會一直扭動並且釋放一種很純的人蔘味道!
竹節蟲的食物: 芭樂葉(最愛)、山芙蓉、朱槿、苧麻、樟樹葉、
芒果葉、女真、天南星、黃金葛…要注意,
給竹節蟲的葉子上是否有螞蟻或是農藥。
飼養的注意事項:
要保持環境濕度
要曬太陽,不然易得軟骨症而死亡。